印度萨古鲁老师曾说,如果我们沉溺在自己的情绪当中,就像被困在交通堵塞的车子里,会感到非常焦虑、不耐烦、挫败,情绪当然不会好。但面对同样的交通堵塞,如果你是站在山上或远处的高楼上,那么你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你可以看到,虽然那边塞车塞得很严重,车子都动不了,但是因为你自己没有身在其中,所以很容易跳脱出来。我们越是沉浸在我们的困境和负面情绪里,就越是不能自拔。我们就会以受害者的身份、受害者的感受,不断地去跟别人诉说这些困境和情绪。而这样的行为又会助长我们自怨自艾的情绪,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在生活当中,大家多多少少会在某个时刻灵光一现,看到自己的真面目,比如你会听见脑袋里有声音跟你说话。不要以为这是精神有问题,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都会“说话”。它把我们看到的东西全都提上标签,比如我面前有一棵树,我就会说这棵树真高,或是它叶子真绿,忍不住要做一番评论。其实这棵树就是树,当我为它贴标签的时候,我已经跟它隔绝开来了。我应该只是去感受这棵树,而不是听从脑袋里的声音给它贴标签。不过,既然我们能够辨别出自己脑袋里有一个声音,那究竟是什么东西辨别的呢?其实那就是一个观察者的意识临在。也就是说,在电光石火之间,我们是可以感觉到有一个观察者存在于“我”之外的。大家在生活当中应该不断地去看见,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演员,在演出一个剧本而已。这个看见、这个观察者,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成长的标识物。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能够跟这个观察者同在,我们就能够从交通堵塞的车流中跳脱出来,在高处看着底下堵车的情形,而不会深陷在里面了。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比如讲一个你小时候的悲惨故事,当然是跟你父母有关的:父母怎么亏待了你、怎么对你不好,让你耿耿于怀,长大之后跟别人说起来,还是会愤愤不平,觉得特别委屈,很多负面情绪都会被这个故事和它的情境带起来。现在我请你试着找一个人,或者是对着你的书桌,对着书桌上的一个摆设,比如台灯火任何其他一个东西,讲述这个故事。讲完了以后请你再把这个故事说一遍。当你再次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希望你用观察者的临在感觉来说,带着一种远远望着堵车的那种感受来述说你小时候经历过的这个悲惨故事。试着从当初的感觉中跳脱出来,就像在描述别人的故事那样诉说这个故事。把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件事情讲述出来,把其中的感受带起来,无论是让你觉得愤愤不平的,觉得很受伤、极端恐惧的,还是觉得没有安全感、不被爱、不被公平对待、委屈的,不管这个感受是什么,要维持观察者的临在状态,看着自己重复述说这个故事的过程,看看我们能不能从这个故事当中、从这个负面情绪的包围当中跳脱出来,用一种更理性的态度去回顾整件事情。
第二章2-5:成为临在的观察者,从情绪的漩涡中跳脱出来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