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有些人学历不高,却能在社会中混得如鱼得水;
有些人其貌不扬,却总能在人群里引人注目;
有些人能力一般,却深受领导的喜爱和认可……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人大多有一个共通点:
都是沟通的高手。
他们总能精准把握人心,三言两语就能抓住机遇。
相反,许多不善沟通的人,却经常因为不会说话而得罪人,生活更是四处碰壁。
美国作家丹尼尔·夏皮罗说:“一个人的沟通方式,决定了人的层次。”
沟通,不仅决定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更是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
今天我给大家提供8种沟通方式,适应于不同的人群。
收藏下来慢慢学习,你就能远超同龄人。
1 跟老人交流:放下争论执念,保持谦逊是关键。
老人最需要什么?
是尊重。
很多年长者喜欢凭借过往的经验,对后代进行不停地唠叨和教导。
一般年轻人听到这些,难免会心生抵触。于是跟老人争来吵去,最后双方面红耳赤。
但情商高的人,却能忍住争执的欲望,巧妙化解问题。
多年前,大师梅兰芳就曾遇到一位老人。
当时,梅兰芳正在演出京剧《坐楼杀惜》,精湛的演出引得台下连连喝彩。
然而,在这热烈的掌声中,有一位老人高声喊出了“不好”二字。
面对突如其来的批评,梅兰芳没有生气,反而亲自将老人邀请到家中。
他恭恭敬敬地说:“老人家,您那天批评得好,我确实学艺有所欠缺,特此向您请教。”
老人说:“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你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听完连声称谢,从此尊称这位老人为“老师”。
一番谦逊的态度,让老人心里舒坦了,自己更是受益匪浅。
所以,与年长的人交流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礼貌。
一个得体而恭敬的态度,不仅能让你赢得对方的好感,还能让你收获颇丰。
2 跟孩子交流:不要说教,而是激发和鼓励。
孩子最讨厌什么?
是说教。
在学校,会听到老师没完没了的教育;
在家里,要忍受长辈无休无止的念叨。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超限效应”。
指的是因为刺激过多、说教太烦,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
所以,要走进一个孩子的心,就要少说教、多鼓励,以朋友的方式和他相处。
比方说,如果一个孩子跟你说:我最近学习状态很差,担心考不上好高中。
倘若你回答:“你一定要考上!高中不好会影响大学,大学不好就找不到工作……”
那么孩子听完这番说教,只会倍感压力,甚至烦躁抑郁。
但如果你回答:“你已经很棒了,学习是一个辛苦的过程,状态不好是正常的。我相信你一定能调整好自己,在考试时顺利挥……”
这样一说,既能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又能刺激他继续努力。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处的渴望,就是得到他人的认可。
与孩子沟通,常说肯定的话,才能让彼此的心更加贴近。
3 跟女人交流:不要讲道理,而是要关注她的情绪。
作家路长全说:“男人是理性动物,女人是感性动物。”
跟女人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
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
纵有一肚子的道理,没有照顾好对方情绪,说得再多也是徒劳。
戴建业教授曾提及自己与妻子的故事。
他来自农村,从小习惯了节俭的生活。
太太是城里干部家庭子弟,花钱向来大手大脚。
好多次,戴建业都疾言厉色跟妻子讲道理,希望对方能改变奢侈的生活方式。
没想到,妻子听完却反唇相讥,数落他吝啬小气、大男子主义。
后来戴建业反思了一番,发现是自己说话方式出了问题。
他开始和颜悦色地跟妻子沟通,并时不时地撒个娇,顺带提起花钱的事儿。
没想到,妻子对这套很是受用,不仅改掉了乱花钱的毛病,两人的感情也迅速升温。
跟女人沟通的第一要义,就是以情动人。
大道理俘获不了女人的心,但语气里的温柔,却能触动她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4 跟男人交流:不要谈感情,而是要关注他的逻辑。
英国两性学家Julie-Anne Shapiro 说:“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来自于根本上说着不同的语言。”
女人重视感觉,男人则更倾向于用事实和逻辑去沟通。
也就是说,想跟男人交流,尽量保持心态冷静,避免意气用事。
媒体人@陈贯蓉讲过和丈夫的相处之道。
她和丈夫相爱多年,感情一直十分深厚。
但到了中年之际,丈夫却爱上了熬夜打麻将。
陈贯蓉不满丈夫的行为,丈夫则觉得陈贯蓉控制欲太强。两人频频爆发争吵,甚至提出过离婚。
但冷静之后,陈贯蓉还是耐心跟丈夫说出了3个理由:丈夫曾经做过手术,熬夜会对健康产生威胁,自己不想失去他;
打麻将形成习惯,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因为麻将导致的争吵,损害了家庭和睦。没想到,丈夫耐心听完陈贯蓉的理由,竟觉得颇有道理。
他迫使自己回归理性,最终戒掉了麻将,二人重修旧好。
王小波说:一味地勇猛精进,不见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静思索,倒更能解决问题。
聪明的女人,在和男人沟通的过程中,不会冲动行事。
因为她们知道,通过理性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让彼此的关系更加浓厚。
5 跟内向者交流:不要急躁冒进,而要细水长流。
提到内向的人,许多人都认为,他们不善言谈,相处起来很难。
但其实,内向的人在生人面前很安静,熟人面前却很热情。
他们性格慢热,可一旦相交便可深交。
因此与他们沟通,既要学会主动,又不能过于激进。
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先锋,金庸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侃侃而谈的才子形象。
可事实上,金庸非常内向,甚至很不喜欢讲话。
当时他创办《明报》的时候,倪匡给报刊写了很多专栏,稿费却一直涨得很慢。
于是倪匡忍不住找金庸理论,当面质问对方为什么不给自己涨稿费。
没想到,这种直白的交流,竟让金庸半天说不出话。
他只好写了一封信给倪匡,大意是“办报很难,每天都要精打细算,稿费日后会涨。”
事后,倪匡十分后悔自己急躁的言行,和金庸相处起来更加温和从容。
两人的友谊也就此延续了一生。
作家J·D·塞林格说:内向的人通常更注重建立深层次的友谊。
他们不擅长花言巧语,却偏爱实在的行动;
他们不习惯肤浅的交谈,却热衷于深入的沟通。
只要你怀揣一颗真心,并恰当把握言语的分寸,就能让关系历久弥新。
6 跟外向者交流:不要急于表达,而要善于倾听。
大千世界,人各有异。
有人内敛而慎重,就有人健谈而热烈。
和一个外向的人相处,学会倾听会使社交事半功倍。
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一生交友甚广。
从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他的朋友几乎遍布五湖四海。
而他交友的秘诀其实也很简单:
对方寡言时,他主动聊天;对方输出时,他选择聆听。
每次遇到一些热情洋溢的外国商人,他总是选择在一旁安静地做观众。
作家高阳就曾经这样描述胡雪岩:其实胡雪岩的手腕也很简单,他会说话,更会听话。
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语无味,他能一本正经,听得极感兴趣。
同时,他会在紧要关头补充一二语,使得滔滔不绝者,有莫逆于心之快,自然觉得投机而成至交。外向的人通常热爱交际,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倾听,更容易引发对方的共鸣。
沉默之间,时不时给予回应,就能让彼此的纽带更为紧密。
7 跟强者交流:不要卑躬屈膝,而是要底气十足。
很多人都觉得,对强者卑躬屈膝,就能赢得对方的欢心。
殊不知,强者最常遇到的,就是谄媚之人。
所以他们不会欣赏做小伏低的人,只看重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
20世纪90年代,苹果公司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而那时候的百事可乐,是全球性的跨国企业。
当时,乔布斯想招募百事的副总裁约翰·斯卡利。
按照常理来说,乔布斯分量不够,这件事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两人见面之后,乔布斯不卑不亢,只用一句话就打动了约翰的心: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整个世界?”
一句话,让约翰震惊不已,他当即决定加入苹果公司。
但我们回想一下:百事可乐=糖水?苹果公司=改变世界?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两件事都不是事实。
可乔布斯那股自信、傲然的态度,还是令约翰深深折服,从而下定了决心。
在气场强大的人面前,你表现得越从容,越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自信与底气。
那么自然,他们才会以对等的姿态与你相处,你才能轻松达成所愿。
8 跟弱者交流:不要趾高气扬,而是要给足对方面子。
弱者在成长历程中缺少被认可,自尊心比一般人更强。
所以他们最缺的,往往就是面子。
如果你在说话时,戳破了对方的尊严,只会让对方气急败坏。
但你若能照顾到别人的体面,关系自然能更进一层。
冯唐的《三十六大》中有个故事。
台北一家茶馆中,几个朋友相约喝茶。
茶馆服务员当着他们的面,吹嘘店里的山地茶皆是极品,世所罕见。
巧合的是,几位朋友中恰好有位从事茶业的老总,对茶非常有研究。
他一眼就看出服务员其实是在吹牛,但他没有当即戳破,而是笑而不语。
老总为人一向如此,对很多人都是抱着看破不说破的态度,因而在生意场上游刃有余。
人际交往中,最让人避之不及的,就是锱铢必较之人。
听到别人说错话,就揪住不放;发现别人撒了谎,便当面戳穿。
但其实,真正有修养的人,绝不会让他人难堪。
给别人留三分薄面,才是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
《奇葩说》辩手黄执中说:人生的困扰,十之八九都出在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困扰,十之八九都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而沟通的问题,很可能是你一开始就没有洞悉人性。人性,都渴望被理解,被安慰,被肯定;
人性,不喜欢被挑战,被否定,被怀疑。
说白了,就是你要明白别人心里想什么。
学会洞察他人的心理,顺应对方的人性沟通,你就能更受欢迎。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