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永远不要放大自己的痛苦

永远不要放大自己的痛苦

开始打字练习

19世纪,美国有个卖鸡蛋的农妇,她平时总是喜欢杞人忧天。

有次她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她却想:

一个鸡蛋经孵化后就会变成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成了母鸡;

母鸡又能下好多鸡蛋,蛋又可以孵化成很多母鸡……

于是她悲痛地大叫起来:天哪!我失去了一个鸡场。

她越想越难过,很快就积郁成疾,最终躺进了医院。

现实里有很多农妇这样的人,对于任何事情,总是表现得忧虑不堪;但凡有些风吹草动,都能脑补出一场灾难。

齐善鸿教授说,不断放大自己苦恼,那些小问题就会要了你的命。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很小的,过度思虑,只能加剧你的不幸,把你拖入绝望的深渊。

01

作家寇士奇,曾讲过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这位大学生刚毕业不久,想到一家知名公司去应聘。

投递简历后,人事部经理给他打电话,说对他的情况比较满意,约他次日去面试。

结果第二天,这位年轻人在路上出了点小事故,迟到了。

经理很遗憾地告诉他,因为不准时,他失去了这次应聘的资格。

得知这个结果,这位年轻人既沮丧又难过。

他觉得没能进入这家公司,自己以后估计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同时又感到前途渺茫,觉得是上天故意刁难自己……

在反复思量下,他陷入痛苦的泥潭,甚至对求职产生了恐惧,最后只好回家啃老。

媒体人许可说:“你感受到的痛苦,其实都是来自你的推理。”

很多烦恼都是想出来的,想得太多,就容易被极端情绪左右,陷入过度思维引起的不幸中。

电影《说来有点可笑》中,有个16岁的男孩克雷格。

克雷格想申请去一所暑期学校就读,进入这所学校对上一所好大学有帮助。

离申请日期还有半年,可他却一直摆脱不掉申请失败的想法:

若申请失败,上不了这所学校,就意味着上不了好大学;

很有可能,也会因此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女朋友,过不了好的生活……

这些挥之不去的想法,使得克雷格整日唉声叹气,活在烦闷焦虑中。

等到申请日,他竟害怕得不敢提出申请,最终和这所学校失之交臂。

想起张学友唱过的一句歌词:“过分思考,庸人自扰。”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感到痛苦的,不是现实的困难,而是脑海中的臆想。

任何问题在无限延伸下,都会变得让你难以承受,最终让你在担忧、恐惧中掉进内耗的陷阱。

凡事想太多,不仅会预支未来的苦恼,还会葬送当下的生活。

02

作家亚伦说:真正击垮人的,从来不是事实,而是你头脑里的“灾难化思维”。

生活中那些稀松平常的事情,本不会带来什么后果。

总是在内心自我拉扯,一直自己吓唬自己,才是造成你痛苦的根源。

世间万事万物,没那么容易变好,也没那么容易变坏。

保持平常心,把脑子里的灾难放大镜拿出来,你才能停止对自我的消耗。

作家张德芬有个助理叫西西。

有次西西要去参加一个咨询会,头天晚上她定好了出行的计划。

第二天,西西醒来一看,发现自己比计划中晚起5分钟。

西西第一反应就是,糟了,要迟到了!

她一边跳下床收拾,一边看了下导航,发现路上有一点点堵。

西西想:万一堵车更严重了怎么办?肯定会迟到很久。

咨询师会不会生气?他会不会觉得我不尊重他?他不愿意给我咨询了怎么办?

带着这种不安的心情,她匆忙赶向会场,结果还是晚了十几分钟。

她赶紧向咨询师道歉。

没想到咨询师听后,只是轻轻一笑说,理解,没有关系,我们开始吧。

西西这才顿悟,很多事情看似严重,其实不过是自己吓自己,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

想起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烦恼箱”实验。

在这项实验中,受试者按照要求把自己对未来一周的担忧写在纸上,投进箱子里。

几周后,他们对比纸上的事件,发现超过九成的事情都是杞人忧天。

接下来,他们把当下让自己焦虑的事项写下来,重新投入箱子中。

结果几个月后,受试者称多数的烦恼早已不再是烦恼了。

由此,实验人员提出:

在这个世界上,92%让人焦虑的烦恼只存在人们的想象中,剩下8%大家都能轻松应对。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学会及时清理内心的消极思想,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事物,拒绝极端化思维。

凡事看开一点,少想一点,心头就宽一点,生活也就顺一点。

当你克服了自己的胡思乱想,许多烦恼与痛苦也必将迎风而散。

03知乎网友@雷曼,从事平面设计工作。

但后来公司业务量大幅度缩减,领导经常给员工们停薪休假。

很多同事们都忧心忡忡,不是害怕公司会倒闭,就是担心自己被裁员……

雷曼却认为,平时天天加班,现在有了空闲,其实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那段时间里,他先是在线上推销自己的设计服务。

后来又将设计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分享到平台上,打造个人IP。

几个月后,当同事们还在焦虑未来时,雷曼却已经成立工作室,走上创业之路。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总是往坏处想,你只能被现实击垮。

多往好处想,不抱怨,不消沉,你才能冲破黑暗的桎梏,迎来新的转机。

作家冯骥才曾有过家中失窃的遭遇。

有一年,家里进了贼,冯骥才很多贵重物品都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些字画没有被盗取。

很多朋友听说了,都为他感到可惜:那么多藏品,价值多少啊,你这损失实在太大了。

冯骥才却像没事人一样,依旧整天乐呵。

他还调侃道:“这贼不识货啊,还给我留下了那么多宝贝呢。”

后来有人问他,这些损失,你真的不在意吗?

冯骥才笑着说: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必再去想呢?

在这个家里,我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只要我没事,也就谈不上什么重大的损失了。

心理学家安东尼·罗宾说过,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态。

人生有太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都难以预料。

如果总认为自己不幸,那只会陷入愁闷的情绪,生活也会一地鸡毛。

减少纠结思虑,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好事自会如约而至。

遇事多往好处想,以乐观的态度渡己,便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迈过每一道难关。

04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里说: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

烦恼天天都会有,就像路边的野花一样,年年都会长出来。

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想得太多,把简单的事往复杂处想,往坏处想。

不切实际地假设最坏的情况,一味放大后果,加深负面情绪,最后只能让你心力交瘁。

在这世上,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遇事不妨轻松点,停止无谓思虑,多往好处想,你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当下生活。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