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复利之谜
沃伦·巴菲特845亿美元的金融净资产中有815亿是在65岁以后赚到的。这虽然不符合直觉,却是事实。
一个领域里的知识和经验常常可以为其他领域提供重要的借鉴。让我们以在地球上延续数十亿年的冰川时期为例,看看它能在个人财富增长方面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人类对地球的科学探索其实比你想象中要短得多。要想了解世界是如何运行的,我们必须穿过地球表面,向地下深入挖掘,而我们的技术达到这种水平的时间并不算长。在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计算出恒星的运动轨迹后数百年,我们才对所处的星球有了一些基础了解。
直到19世纪,科学家们才一致认为,在过去上亿年中,地球曾不止一次进入被冰川覆盖的时期。 在此之前,有大量证据证明地球经历过一次冰期。在全世界各地都能发现史前冰川的遗迹:从随处散落的巨石,到被刮成薄层的岩床。随着地球经历过不止一次冰期的证据渐渐浮出水面,科学家们通过测量,发现地球经历过5次相互独立的冰期。
将地球冰冻后融化并再次冰冻所需要的力量令人难以想象。是什么让这种循环成为可能?在这种现象背后作用的力量一定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的确是最强大的,只不过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强大。
关于冰期的形成原因,存在很多科学理论。从这些理论体现的影响力巨大的地质作用角度看,它们都很有道理。有些人认为,当山脉的隆起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风向后,地球上的气候也会随之改变;另一种受人青睐的观点是,冰期是地球的常态,偶尔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才使得地球变暖。
然而,这些理论都无法解释冰期为什么会循环发生。无论是山脉的隆起还是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或许都可以解释其中某次冰期的发生,但无法解释冰期的5次循环。
20世纪初,一位名叫米卢廷·米兰科维奇(Milutin Milanković)的塞尔维亚科学家在研究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对位置时提出了目前公认正确的冰期成因理论:受太阳和月球引力的影响,地球的倾斜角度发生了轻微的改变,朝太阳所在的方向倾斜。在这个可长达上万年之久的过程中,地球的两个半球吸收的太阳辐射比起过去分别会有轻微的增加或减少。
而正是在这里,奇迹发生了。
米兰科维奇的理论最初认为,地球的倾斜导致冬天变得极寒,从而使地球被冰川覆盖。但一位名叫弗拉基米尔·柯本(Wladimir Köppen)的俄罗斯气象学家在深入研究过米兰科维奇的著作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
冰期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非极寒的冬季,而是凉爽的夏季。
冰期的形成始于没有足够热量融化前一个冬季留下来的冰雪的夏季。残留下来的冰雪使下一个冬季到来时的冰雪更容易累积,从而让下一个夏季需要融化的积雪增加,而在下一个冬季到来时又会促进更多冰雪累积。多年积下的雪会反射更多阳光,进一步加剧了气温的降低,带来了更多的降雪……这个循环周而复始。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当季节性的积雪层逐渐演变成大陆冰川,好戏就开始了。
反之亦然。地球倾斜角度的变化让更多阳光能够融化更多的冬季积雪,从而使其在下一年中反射更少的阳光,进而使温度增加,导致下一年的积雪变得更少,然后同样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循环。
这个过程中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现象的形成源自特定条件下的一个相对不起眼的变化。从某个凉爽的夏季遗留的一片所有人都不以为然的薄薄的冰层开始,经过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整个地球都被变成了茫茫冰川。正如冰川学家格温·舒尔茨(Gwen Schultz)所言:“地球冰川形成的关键并不一定是大量的降雪,而是雪能累积下来,无论量有多少。”
冰川时期的形成过程告诉我们,巨大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巨大的力量。
如果一个事物不断重复和累积——哪怕只有一点儿微小的增长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起点虽低,最终却可能产生超乎想象、似乎违反直觉的结果。正是因为这因果关系看似不符合直觉,你才会低估其可能性,不知道增长从何而来,又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结果。
理财也是如此。
市面上有两千多部阐述沃伦·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图书,其中有很多都写得很精彩,但很少有人去关注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巴菲特拥有如此巨额的财富,并不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优秀的投资家,更是因为他卓越的投资生涯从他还是个孩子时就开始了。
在我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沃伦·巴菲特拥有的金融净资产为845亿,其中的842亿是在50岁之后赚到的,其中的815亿则是在65岁后赚到的——他从可以去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开始,赚到了这么多。
沃伦·巴菲特是一个现象级的投资者,但如果你把他的所有成功都归功于投资智慧,你就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他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当中,他一直是一个现象级的投资者。如果他从30岁左右才开始投资,到60岁时便选择了退休,那么知道他的人可能会寥寥无几。
来做一个简单的思考实验。
巴菲特从10岁起便把投资当成了一项事业。到30岁时,他已经有了100万美元的身家。考虑到通货膨胀,这笔钱相当于现在的930万美元。
假如他只是个普通人,在10多岁或20多岁时也像大部分人那样探索世界,寻找热情所在,那么到了30岁时,他会有多少财富呢?也许是2.5万美元?
再假如,他的这笔财富以出色的年回报率(22%)持续增加,但到60岁时,他结束了自己的投资生涯,开始把时间花在打高尔夫球和含饴弄孙上。
那么今天他的财富大概是多少呢?
不是845亿美元。
而只有1,190万美元。
这个数字和他当前的身家相比少了99.9%。
实际上,沃伦·巴菲特在投资领域取得的成功离不开他年轻时打下的良好的财富基础,以及他对投资的长期坚持。
他的确有高超的投资技巧,但是秘诀在于时间。
这就是复利的效应。
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看这件事。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投资者,但他实际上并不是最伟大的,至少从回报率的角度看不是。对冲基金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的主席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的身家从1988年开始以每年66%的复利速度增长。至今没有人接近这个纪录。我们知道,巴菲特每年的复利率大约是22%,只有西蒙斯的三分之一。
在我写这段话的时候,西蒙斯的金融净资产是210亿美元,是巴菲特的金融净资产的25%。我知道,考虑到西蒙斯的复利率,这听起来是多么荒诞的一件事。
如果说西蒙斯在投资方面表现更出色,那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原因是,西蒙斯直到50岁才找准自己的投资道路,所以他投资的时间还不到巴菲特的一半。如果西蒙斯也像巴菲特一样投资了70年之久,那么以66%的年复利率计算,他的财富将是——请屏住你的呼吸——63,900,781,780,748,160,000美元。
这真是一串令人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关键就在于,在关于增长的假设中,这种巨额的结果正是一些微小的变化导致的。因此,当我们研究为什么有些事物的规模会变得那么大——冰期是如何形成的,或者沃伦·巴菲特为什么会那么富有时——许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成功的这种关键驱动力。
我曾听许多人说过,第一次看到复利表——或者听到从20岁时开始储蓄和从30岁时开始储蓄到退休时的财富差距有多大的故事——如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但这或许并不是真的。他们更可能出现的真实反应是震惊,因为无论是复利表还是储蓄额的差距看起来都是不合“常理”的。线性思考远远比指数思考更符合直觉。如果我让你心算8+8+8+8+8+8+8+8+8等于多少,你能在几秒钟内算出来(结果是72),但如果我让你心算8×8×8×8×8×8×8×8×8是多少,你可能觉得自己脑袋都要爆炸了(结果是134,217,728)。
20世纪50年代,IBM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块计算机硬盘,容量只有3.5M。到了60年代,硬盘容量扩大到了几十M。到了70年代,IBM推出的温彻斯特驱动器的容量达到了70M。自此以后,计算机硬盘以飞快的速度不断缩小尺寸,增大容量。到了90年代早期,一台标准个人计算机的硬盘容量达到了200M~500M。
接下来——砰!一场爆炸式的增长开始了。
1999年,苹果公司的iMac电脑的硬盘容量达到了6G。
2003年,Power Mac电脑的硬盘容量为120G。
2006年,新一代iMac电脑的硬盘容量为250G。
2011年,第一块容量为4T的硬盘出现。
2017年,容量为60T的硬盘出现。
1G=1,024M,1T=1,024GB
2019年,容量为100T的硬盘出现。
总结一下以上过程:从1950年到1990年,计算机硬盘的容量只增加了296M,但从1990年到今天,计算机硬盘的容量却增加了100,000,000M。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50年代、对科技发展持乐观态度、愿意做出大胆猜测的人,你或许会认为未来硬盘的容量会增加1,000倍,甚至1万倍。很少有人能发出豪言:“在我活着的几十年中,硬盘的容量会增加3,000万倍。”但这却是事实。
复利的这种反直觉的特性,导致我们中最聪明的人都忽视了它的强大力量。2004年,比尔·盖茨对新版Gmail邮箱提出了批评,因为他觉得没人需要1G那么大的容量。对此,作家斯蒂芬·列维(Steven Levy)写道:“虽然他始终处在技术前沿,但他的思想却停留在过去,依然将存储视为一种需要被节省着用的资源。”你永远无法习惯事物变化与翻新的速度。
这里的危险之处在于,如果复利是一种不符合直觉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会经常忽视其潜在的价值,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方面,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问题。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考虑得太多,而是因为我们很少停下来思考复利的潜力。
在分析巴菲特成功经验的两千本书中,没有一本使用了“这个人持续投资了四分之三个世纪”这样的标题,但我们知道,时间才是他成功的关键。你很难考虑到这一点,因为它不符合直觉。
市场上有很多关于经济周期、交易策略和投资领域选择的书,但最有力量、最重要的书应该叫《静下心来,耐心等待》。这本书只需要一页,上面印着记录经济长期增长的表格。
我们能从中学到的是,复利的反直觉特性或许正是绝大多数失败的交易、糟糕的策略和成功的投资尝试背后的原因。
你不能指责别人把他们的全部精力与资源——无论是为了吸取经验还是进行实践——都投入预期回报最高的领域。至少从直觉角度看,这是最佳致富方式。
但是好的投资并不一定意味着长期回报最高,因为高回报的投资往往是一次性的,很难重复。好的投资是可以持续获得不错的收益并能长期重复的投资——这正是复利开始大显身手的地方。
与此相反的则是回报很高但无法持久的案例,其中很多甚至引发了悲剧。我将在下一章中谈到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