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开始打字练习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一作寒)是也。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大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187、伤寒脉浮名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汗出而解,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197、(冬)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198、(冬)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

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是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205、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206、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喘,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0、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211、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是,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交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般服利,则止后服)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6、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敌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18、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也能够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227、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228、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康平本做小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海内外不去者,与小柴胡汤(康平本作柴胡汤主之)。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以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以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37、阳明证,其了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康平本做“尿虽难”)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是,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怫郁)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葛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245、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246、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将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写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7、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258、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檗皮汤主之。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