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中山二院患癌事件疑云(中国新闻周刊)

中山二院患癌事件疑云(中国新闻周刊)

开始打字练习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二院)患癌事件尚未有最新调查进展11月10日《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山二院-住院病房见到医院通报中的胰腺癌患者黄某。黄某家属表示,不愿接受媒体采访。

11月7日,中山二院深夜通报称,近年来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工作过的人员中有3名在2023年先后被确诊癌症次日,广州卫健委科教处工作人员称,正在按照流程跟进处理,会组织第三方机构调查实验室。

11月9日,中国科协微信公众号发文称,综观此次事件,之所以会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关键在于公众强烈怀疑3名患癌的人员都与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有关联,且其学习、工作时间都在最近几年。文章称,应秉承实事求是、科学理性的态度,尽快地探求事实真相。这一事件更深层次的警示在于公众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技伦理原则:安全的实验室环境。

实验试剂会在短期内致癌吗?

中山二院在前述通报中提到,3名确诊癌症的人,2名现为该院乳腺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另1名为外地来院进修人员,已回原单位工作。该实验室无在读学生患癌。其中,黄某在2017 ~2022年期间在该院读博,此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2022年7月博士毕业后入职该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23年10月,被确诊患胰

腺癌并接受手术,目前情况稳定。另据媒体报道,黄某的妹妹11月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黄某被苏姓导师踢出群聊的情况属实“一号出病理,二号就踢人”

患者刘某2013~2018年在该院读博此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2018年8月博士毕业后入职该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23年6月被确诊患滑膜肉瘤并接受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另一名癌症患者为某外地医院毕业博士生,2021年到该院进修一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于2022年4月结束进修离开广州,今年在工作当地被诊断为乳腺癌。

前述通报称,中山二院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于2009年启用,至今培养超过200名学生。成立以来,实验室一直严格按照规范统一管理,对所有实验人员都有开展实验前安全和规范操作培训。11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二院院长宋尔卫就此事回应称,实验试剂都在通风橱内使用每名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都做了安全培训,且未使用过放射性药物。

对于实验试剂致癌的说法,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任作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即便同一个实验室的课题组内,先后出现3人患癌,也很难证明癌症的发生和实验室环境或使用试剂存在关联性。北京某三甲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一名主任医师分析说,由于接触有毒试剂,而患乳腺癌的患者很少,乳腺癌大多是由于辐射和长期情绪压抑等原因导致,而且很少在一年内就迅速发病。即便长期处于实验室条件下,也并非每天都接触致癌物质。

“实验室中使用化学制剂对患上胰腺癌的影响很小,但无法完全排除。”任正表示,胰腺癌的发病因素非常复杂,包括易感基因的携带、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也包括吸烟、饮酒、高脂饮食、接触致癌物质等环境因素。对于一名胰腺癌患者,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因为哪个原因才会得病。从一些致病因素开始引起人体细胞变异和增生,到产生原位癌表达,这个过程平均时间可能长达十余年。

前述主任医师表示,生化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经常和各种生物、化学试剂打交道,如果有人患癌,自身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接触的有毒试剂类型,以及接触这些试剂的剂量、时间频次等因素,都只构成患癌的可能性。即便保留自身的肿瘤标本,也很难通过一系列检测得出明确结论。如果是都患上同一种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白血病可以追溯环境原因,其他实体瘤想要追溯病因,并不容易。

有业内人士撰文称,黄某所属实验团队基本都是用人源的肿瘤细胞系或患者肿瘤细胞构建移植模型,必须用免疫抑制小鼠做实验,“用小鼠模型看看癌症耐药、发展的机制”。去年11月,该团队一项关于促癌新机制的相关研究发表于《癌细胞》期刊上。黄某所属团队负责人、中山二院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苏士成为通讯作者,中山二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对该研究提供指导,黄某在作者之列。任正分析称发表在《癌细胞》的这类研究,是各个肿瘤相关实验室常做的实验类型,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国内某三甲医院一位资深实验室管理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有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生、进化和突变,本质上是生物为应对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适应性进化行为医疗机构实验室大部分为临床实验室,使用的试剂为无害化的统一市场化试剂,很少存在生化试剂管理问题。而少数机构的研究型实验室,研究工作涉及到动物模型实验。例如用肿瘤诱导试剂在实验小鼠体内诱导产生肿瘤,再取小鼠肿瘤组织细胞进行病理检查、基因检测或其他相关研究诱导试剂因为管理不善可能出现外泄。

该管理人员称,正常情况下,无论是临床型还是研究型实验室均有严格管理规定,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只被允许进入相应的工作区域,能直接接触到危险生化试剂的人员是少数。理论上,由于生物医学实验室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行业规范要求此类实验室定期进行内部检查和实验室间的评议检查。对大型研究型实验室,通常由省卫健委牵头,定期开展省内实验室的质控工作。在一系列举措管理下,实验室试剂是不会外泄的。然而,肿瘤诱导试剂等生化试剂一旦发生外泄,后果严重。

件正分析,就目前公布的3名癌症患者信息,如果要想确认其患病是否与实验室环境和有毒试剂有关,要先明确其是否有家族癌症遗传史和易感基因。此外,还要借助于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机构应查看实验室环境是否存在危化试剂的泄漏。如果出现泄漏,要了解清楚这些工作人员接触的有毒试剂剂量是多少、是否有过意外暴露实验过程是否遵守操作规范等。

一名在美国排名前五的儿童癌症医院从事肿瘤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关于实验室环境或试剂与患癌关系的调查,可以查过去几年的实验记录,以及调查几位癌症患者过往几年是否高频率地使用过相同的试剂。

11月14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山二院乳腺外科门诊见到了黄某的导师苏士成,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事件调查仍在进行中。

亚待重视的实验室安全问题

此前,有消息称,黄某等人曾工作的乳腺肿瘤实验室已被拆除。经媒体确认,这一实验室位于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技综合大楼八楼。11月10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现场走访发现,实验室并未拆除。实验室木门右侧挂着写有宋尔卫教授的牌匾。透过木门上的玻璃窗口,可以看到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都紧凑摆放在实验台和置物架上。

此次的中山二院事件,使得实验室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中国科协发布的文章称希望通过此次事件,使有关部门尽快启动清查实验室环境安全行动,特别是生物、医药以及化工等相对“高危”的实验室环境更应成为重点清查对象。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多次走访中山大学北校区的科技楼注意到,大多实验室内,实验台上摆放的试剂盒物品都较为拥挤,不少实验室中,都有实验人员直接在实验区办公的现象。

赵晗在美国一家医院从事癌症免疫治疗的研究。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内那些实验区和办公区没有完全隔开的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做实验时,如果有毒的气体泄漏,会直接飘进办公区,一点阻隔也没有。

一位在中山大学某附属医院从事肿瘤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及其所在医院的实验室,不少实验人员都会在实验区办公。该科研人员表示,大多实验室工作人员吃饭和休息的地方在实验台附近的一个角落。很多医院以前没有专门的实验室,随着对科研要求的提升,近些年,很多医院都在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并大规模招聘实验室工作人员,而实验室整体的条件并不算好。医院的实验室往往都只被安排在边边角角的地方,而且,大多是比较厉害的团队,才可能在医院占到一块地方做实验。

国内某博后科研工作人员毕业于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硕士生和博士生入学时,科研院所会发布安全手册,并安排相关实验室安全讲座,但并非强制要求,因此并非人人都去听。真正做实验时,大多数情况是上一届或往届的学长带着新生做,学长们的实验操作标准程度,也决定了新生做实验的安全系数,这种实验习惯也会被传至下一届的新生。每个实验室的试剂和仪器不一样,学校也不可能每一种都去讲解使用规范。比如癌症诱导的药物,可能只有某一两个课题组会用到,这些试剂的安全操作规范,大多源自往届学生。

近年来,由于实验室的管理不到位或实验室研究人员疏忽大意,生物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空军军医大学柏银兰等人今年10月在《医学动物防制》期刊上发文称2007年,广东某重点高校的实验室曾暴发流行性出血热,其源头是偶然的实验小鼠啃咬,导致大批实验室人员感染。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实验教学中.违规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且师生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导致28人感染布鲁菌。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职业健康是公众健康干预的重要一环,应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做好实时监测,完善工作环境的健康支撑与保障。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和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对实验室所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进行风险评估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部前述文件中,对于实验室职业暴露、人身伤害的界定和保障,仍缺乏更具体的实施细则。

如何保证实验人员的工作安全?柏银兰等人称,应从管理制度和安全意识两方面下手。医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其生物安全级别,设置个人防护等级,包括穿戴手套、鞋套、条帽、护目镜乃至防护服等。实验室内部布局应实行“三区两缓”,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间应设立缓冲区。对实验人员应进行实验安全意识培训和技能教育,保证操作规程和技术素质。对个人来说,应杜绝在实验室吃东西等不良习惯,按要求做好实验防护,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格的安全管理相辅相成,共同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

在前述在美国某儿童医院从事肿瘤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看来,科研人员基本都是处在过劳、高压的工作状态下,规范的实验操作,可以规避大部分已知的风险。据该科研人员了解,国外实验室管理要比国内严格很多,虽然实际操作中也会有违规行为,但一旦发现学生操作违规,处罚比较重。如果实验室管理人员发现一些违规摆放的试剂、器材等,会先给项目负责人发邮件告知,让其确认出现违规的实验室及具体违规人员。惩罚根据违规的危险程度确定,如果出现重大实验室安全事故,项目负责人也会受到影响。

院长之子中学发三篇高水平论文

在中山二院癌症事件发酵的同时,关于中山二院院长宋尔卫之子中学时与中山二院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苏士成共同发表论文的消息,以及宋尔卫、苏士成等人的关系图也在网上引发热议。《中国新闻周刊》从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几位相关人士处确认,中山二院院长宋尔卫之子即为网传人物关系图中的宋世键。

公开资料显示,宋尔卫生于1970年,1995年从中山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进入中山二院普外科工作,之后加入苏逢锡团队。2000年,宋尔卫获得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4年9月回国进入中山大学工作。2005年,宋尔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下称杰青)资助,时年35岁2010年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7年起,他担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并于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年49岁。

苏士成生于1983年,现为中山大学乳腺癌研究中心主任、中山二院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2013年,其师从宋尔卫获得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外科学博士学位,2016年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下称优青),时年33岁。2021年,获得杰青资助,时年38岁。苏士成是中山二院培养出的第五位国家杰青。

检索苏士成发表的研究论文可以发现,其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于2017年的一篇论文,第二作者名为宋世键。文章中列出宋世键的从属关系均为广东实验中学。该文章于2017年7月1日发表在美国期刊《癌症研究》上,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常年在8~9。宋世键的贡献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论文撰写和回复。当年7月21日宋世键作为第四作者的另一篇论文发表于《癌症杂志》上,影响因子为4左右,其贡献为样本收集。此外,2018年1月,宋世键作为第五作者的一篇论文发表在《分子医学杂志》上,文中没有列出其具体的作者贡献。后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中未出现苏士成。这三篇文章均属SCI论文,第一、三篇的主题与鼻咽癌相关,第二篇则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所有论文的从属单位均列出广东实验中学。

宋世键2017年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南山1班。依据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消息,宋世键回校作分享时,称自己“班里吊车尾、不搞竞赛、不玩社团”。其2017年获得中山大学自主招生入选资格后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进行本科学习。根据中山大学医学院微信公众号的消息,2018年7月,在苏士成指导下,宋世键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报告题目为《巨噬细胞的异常激活在酒精引起的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022年,宋世键考取中山二院乳腺外科硕士研究生,师从苏士成。在当年中山二院公开的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名单上可以看到,在乳腺外科学术型硕士拟录取的7名学生中宋世键的初试成绩得分最低,为370分,复试得分最高,为477.83分,总分847.83排在第三位。

据中山二院网站公开信息,中山二院为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国内第一家西医医院,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职工逾57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杰青6人,优青10人。(文中赵晗为化名)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