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2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2

开始打字练习

第三章

血液

1.机体正常的血浆渗透压浓度约为300nm/L,血浆渗透压主要包括两部分: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2.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则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须的物质。

3.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五类,其中又以中性粒细胞的数目最多,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4.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

5.在凝血过程中起辅因子作用的凝血因子有III、IV、V、VIII(大写字母即可打出)和高分子激肽原,在生成过程中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II、VII、IX、X。除凝血因子III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液中。

6.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

7.血凝过程中,根据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别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两种方式进行,前者的启动因子为XII,后者启动因子为III。

8.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9.机体的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抑制物。

10.临床上进行输血时,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它包括两部分:交叉配血主侧和交叉配血次侧,前者将供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后者是将供血者的血清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做配合试验。

11.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维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

12.血液分型时若红细胞膜上是A抗原,该血性是A型,若红细胞膜上还有D抗原则应该是Rh阳性。

1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有可塑变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以舒张期更为显著。

2.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正常成年人约为5-6L。

3.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

4.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音调高,持续时间较短。

5.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后负荷是大动脉血压。

6.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由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产生的。

8.心肌的生理特征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9.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在窦房结,其他部位的自律细胞为潜在起搏点。

10.一般情况下,影响舒张压最重要的因素是外周阻力。

11.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

12.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取决于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四种因素。

13.心血管中枢最基本的部位在延髓。

14.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它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

15.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16.血流动力学中,血流阻力与血管长度和血液粘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4次方成反比。

17.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为30-40mmHg。

18.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心肌兴奋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变大。

19.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它与心肌细胞膜上β1(打拼音bei ta)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房室传导加快,故心输出力量增加。

20.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它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

21.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它与血管平滑肌α受体结合能力较强,与β2受体结合能力较弱,故以缩血管效应为主。

22.夹闭兔两侧的颈总动脉,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其产生的原因是减压反射减弱。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