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孩儿、泥巴孩儿,离开泥巴不能玩儿。”乡下的孩子对于泥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记得儿时,村外的柳树林里是我们玩泥巴的擂台。三五个小伙伴聚在一块儿,或结成团伙,或单挑,那摔泥巴的啪啪声,如同战斗打响后的进攻号角,一如激越的鼓点,听起来让人感到振奋。
摔泥巴时怎样选择泥,是一个技术活儿,不能选那些碱土,太散是不能做成泥巴的,而要选择黏性的土,也就是淤泥或黄色的胶泥,这样的土黏性强,易摔打。
我们先把精心挑选的泥巴在地上摔打,使它变软变黏,而后分成小块,把其中的一块揉成面块状后,将食指插进泥巴里,再从中间开始向四周抠,做成窝头的形状。与做窝头不同的是,底要做得薄薄的,这样朝下摔时才能达到爆炸的效果,而对方为你“找补”的泥块才能更多。
在“战斗”开始前,双方要以相同大小的泥块为武器和库存,对阵的双方依次摔下去,按照“窝头”顶端炸开的大小,对方要用自己的泥巴将窟窿补上,直至一方的泥巴用完。
在啪啪的摔泥巴声里,我们喊着、尖叫着、争吵着,尽管脸上、头上、衣服上溅满泥点,但依然玩得那么开心。偶尔碰到一方耍赖,我们也会发生争执,甚至干仗。家人得知孩子们是因为一点泥巴打起来的,真是哭笑不得。他们或许不能明白,那些争强好胜的孩子小小的心里埋藏的,是对胜利的渴望,是对信用的认证。农村是不缺泥巴的,但是在这遍地都是泥巴的乡土上,无论多么大的孩子,都需要用心坚守信用。
如今在乡下,很少有孩子再玩这种摔泥巴的游戏了,但是对于我,对于我们这代曾经以摔泥巴为主要游戏的人来说,永远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