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的求学之路,真是慷慨万多,刚上小学的时候,家乡交通不发达,没有水泥路,更没有柏油路,路上很少有汽车,只是偶尔有经过,车轮会轻快地踩出飞扬的尘土,那时候的我多羡慕坐在车里面的那个人,曾几何时,无数此幻想过自己开车如公主般去参加舞会的场景。那时上学的路并不容易,我们在自己村读到小学4年级,便要到离家十公里左右的其他村里读五、六年级。因为每天经过的那条小路紧挨澜沧江,断断续续的山路、喜怒无常的江水、我们又正是活泼爱蹦的年纪,大人们总是把村里一起读书的小伙伴凑在一起相约同行,运气好的时候会在放学路上遇到好心人载我们回家。
后来,国家变强了,人民的日子好了起来,很多家庭都买了摩托车。印象最深的一次,父亲送我们去上学,当时刚下过雨,摩托车艰难地在满是稀泥的道路上行驶。我紧紧抓住父亲的后背,他努力的控制着方向,那双早已泥泞不堪的脚不停地在稀泥里进进出出,来保持摩托车的平稳,但还是因为路太滑,我们三人都摔倒在泥土里。父亲赶紧把车扶正,询问我们是否受伤,确定我们没有大碍后,用九牛二虎之力把摩托车从稀泥里拉出来,继续载着我们送到校门口。
到了初中,家人背着大包小包领着我走山路、乘客车、历经千辛到80多公里的县城读书,一路上我想着新学校应该是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清幽绿茵的校园,设施齐全的体育场地,琳琅满目的书籍等等,可梦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我满怀期待地走进学校才发现,一间15平面的宿舍里要住14名学生,教学楼的办桌有些都是破破烂烂的。
学校的生活刚开始是艰苦和烦躁的,但对于我们来自山里的孩子来说,这算不上苦,因为从懂事那天起我们就学会了帮父母承担放牲畜、割猪草、刨松毛等农活。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似乎到了忘我的地步,那时最大的理想就是走出山沟,在城里找着一份工作,帮父母减轻负担。
时过境迁,当我再回到曾经那条荆棘丛生的路,眼前已焕然一新,各个村子、乃至各家各户门前都有干净的水泥路,家乡的二级路也修好了,宽敞的柏油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各家都有自己的车辆,交通越来越便利,村里的小孩,上下学也可以直接坐班车,不用中途周转就能到达目的地。我想,他们应该庆幸生在这个年代,不用重蹈覆辙我们走过的路。
如今,每次回乡,脑海里总会浮现那些年走过的泥泞小路,黄昏怒吼的江水声,以及那辆承载着回忆的摩托车。我不禁感概:变化真大啊!小时候几个小时才能走完的路,现在只需要几十分钟。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本,不能遗忘曾经走过的路,经历过的苦,帮过你的人。我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我们曾走过坎坷波折、荆棘丛生的山路,最终都已抵达如今的宽阔。